1. 在制品的控制
由于机械行业制造工艺复杂,从第一道工艺开始到最后一道工艺完成 , 其间所要经过的时间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。众多的零部件,分布于多个车间,各道工艺分别已经完成多少数量
, 差多少数量未完成 , 还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, 以及各道工艺当前在制量为多少,目前进行到哪一道工艺等等信息无法准确及时的得到。造成在制品数量过多,账务不准。如何解决在制品的控制,是困扰管理者的一大难题。
2. 标准工艺不易制定 , 难以掌握
由于机械行业设备、人员状况复杂,实际生产时应采取的工艺往往无法按标准工艺执行,而部分产品由于一些关键工艺受机器等资源的限制,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存在着多种加工工艺流程并存的情况,如何科学的进行管理,成为生产现场管理的难点。
3. 现场单据多,作业烦琐
机械行业加工零件多,需要的材料多,车间现场往往需要填写大量领料单据,如做工艺管理,则还需要填写大量的工艺移转单据,造成了人员困扰。
4. 委外加工不易管理
机械加工中,有很多特殊的工艺需要委外处理,或者客户需求批量大时,也需要把部分订单委外加工以缓解压力,传统手工作业管理往往无法应付如此复杂的状况,造成了工作难度增加。
5. 生产状况复杂,现场不易掌控
实际生产过程中,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如产品的重修返工,材料、半成品的报废等等,管理人员很难及时掌控现场状况。
6. 工艺间检验难以进行
生产过程中,在一道工艺移转到另一道工艺过程中,常常需要进行工艺移转检验,传统的作法需要手工记录,或办理入库手续后进行,如何科学的进行检验,并记录分析检验资料,是质检部门的困扰。
7. 项目型接单生产方式难以掌控
部分机械行业用户 , 采用的是项目式生产 , 常常需要于接单时确定客户大量特殊要求 , 并根据项目进行单独设计
, 准备材料、生产、核算成本。手工作业时面对庞大的材料清单 , 复杂的生产状况等 , 常常造成交货延迟 , 库存积压
, 加工失误等等问题。
8. 产品结构及设计变更的管理
机械行业产品结构比较复杂,设计任务很重,且工程变更频繁。以手工作业方式处理 BOM 时经常存在 “ 料表更新不及时
” , “ 各部门数据不一致 ” 的现象,容易发生错误而导致生产秩序混乱,影响交货等问题。另外,由于工程变更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,经常出现一些物料的呆滞,造成企业的库存积压。
9. PDM 接口的需求
机械行业零件多,图纸多,元件间的通用,借用性高,尤其是一些大型机械行业,有着自己单独的一套
PDM 管理系统,如何将研发部门的 PDM 系统,与整个企业的 ERP 系统结合,更好的实现资源信息共享,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10. 库存账物的管理
机械行业的物料存储简易方便,但也同时带来了账务管理的难度。库存每日的异动信息频繁,且生产领料时由于材料形状、材质等特性原因,经常无法按实际生产所需进行发料。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超额损耗、磅差,也同样造成库存账物管理的困难。另外,由于库存和生产管理的侧重不同,部分材料有双单位的需求。如方钢、圆钢等棒材,库存账物上通常用公斤做计量单位,但设计和生产会采用
“ 米 ” 这样的单位。
11. 采购、生产计划的制订
机械行业由于大部分零部件加工周期长,某些原材料采购不易。如何在销售预测不准确的前提下,制订出合理的采购、生产计划。即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,提高客户满意度,又要降低采购和存货成本,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。
12. 成本的控制
对于制造业而言,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,一直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。所以企业不仅要知道单个产品的成本,更要清楚产品成本的结构。只有知道了产品的实际成本,才能够据此分析产品成本结构,找到改善的关键。但是生产成本的计算工作并不简单,首先必须创建出一套正确的成本搜集制度
, 才能得到正确的成本数据。再者 , 在计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 , 所牵扯的项目繁多而计算步骤又非常复杂 , 不仅要耗费许多的人力和时间
, 还很容易出错,当产品结构复杂时,这样的计算几乎是人力所无法胜任的。因此管理者亟需更好更快的得到计算实际成本的方法。
13. 原材料采购数量、价格的管理
机械行业产品成本结构中原材料的成本占了总成本的 80% 以上,因此必需严格把控原材料的采购进货。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在波动,因此必需首先对价格进行严格的管控;另外由于原材料(如钢材)等因其材质、形状及包装等特性,经常会有供应商送货数量与采购量不符的情况,管理者需要及时记录和处理原材料的数量、价格等问题,避免对生产或对资金占用造成影响。
14. 机器设备及工装夹具、量具的管理
机械行业生产过程中,机器设备,工装夹具、量具的保养管理非常复杂,尤其要在产品结构中反映工装夹具、量具信息以及所用的特殊设备。如何对这些机器设备,工装夹具、量具进行编码,管理其异动信息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另外,一些工装夹具、量具信息对一些公司是商业秘密,数据安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。
|